鲁布革冲击:昔日引进来 今朝走出去

 

鲁布革大坝以黄泥河为界,大坝左岸位于贵州省境内,右岸位于云南省境内,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电站。
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驱车往东,经过大片农田,沿崎岖山路绕行,本报“中国力量”大型报道组日前来到云贵交界处、南盘江左岸支流——黄泥河下游的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
蓝天白云下,高山峡谷间,拦河筑就的鲁布革大坝巍然屹立。秋日的灿烂阳光,给雄伟的大坝抹上一层暖色调。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这是国内第一个面向国际公开招投标的工程、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项目、第一次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倾斜度达45度的第一座220kV输电斜塔……
30多年前,在这个偏僻的山沟建成的鲁布革水电站,创造了席卷全国建设行业的“鲁布革冲击波”,掀开了计划经济的一角,拉开了全国水电建设新管理体制和利用外资建设水电的序幕,催生了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制度,鲁布革水电站更成为中国水电建设史上“对外开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里程碑”。
“以黄泥河为界,大坝区域左岸位于贵州省境内,右岸位于云南省境内。”站在大坝上,鲁布革水电站宣传文化专责侯海琳告诉记者,“鲁布革电站是珠江上游黄泥河上的最后一座梯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7.5亿千瓦时。”
“鲁布革水电站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电站。”侯海琳带着记者一行参观大坝,自豪地讲述起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历史。
在布依语里,“鲁布革”意为“山清水秀的寨子”。1981年,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作为水电改革开放试点。一时间,昔日偏居一隅的鲁布革热闹非凡。
侯海琳说,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基础建设项目。1984年,根据世行的使用贷款协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三大部分之一的引水隧洞工程,面向国际招标。在激烈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以比标底还低43%的报价,从中、美等8国承包商中胜出。而我国水电十四局当时已在施工现场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工作,其震惊可想而知。
国际招标随之而来的是合同制管理。在鲁布革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形成了一项工程三国施工的格局。
“那里就是日本大成公司修建的引水隧洞,全长9387米。”指着大坝左岸的群山,侯海琳告诉记者,大成公司以一流的装备和技术完成了世界一流的施工水平。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比合同计划提前了5个月。
巨大对比和反差中,中国水电人看到了比先进的施工机械背后更重要的东西,大家纷纷反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管理体制弊端,探求“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的症结所在。在地下厂房施工中,水电十四局学习大成经验,改革施工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成倍增加,不仅挽回了拖延了三个月的工期,而且提前半年完成土建部分施工,为提前发电奠定了基础。
自大坝沿黄泥河往下,约半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房。两旁的山顶上耸立着高压输电铁塔,山底的黄泥河水奔流不息。厂房前的纪念碑上,是时任总理李鹏于1991年题写的“鲁布革水电站”六个大字。
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长篇通讯《鲁布革冲击》,一文激起千层浪。同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全国施工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创造了席卷全国建设行业的“鲁布革冲击波”,拉开了全国水电建设新管理体制和利用外资建设水电的序幕,催生了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制度。
2009年,鲁布革电厂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工程一同载入了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史册。
“鲁布革水电站是中国现代项目管理的发源地。”鲁布革水力发电厂副总经理李刚告诉记者,这是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的奇迹,这是改革开放在鲁布革水电站的成功实践。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的成就与辉煌,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功不可没。
头顶安全帽,在鲁布革电厂运行中心副主任张宗训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大山腹部的鲁布革地下厂房。虽然藏身深山,但地下厂房宽敞明亮,一应设施整洁如新、规范有序。沿着洁净的隧道一路前行,4台机组的“隆隆声”骤然在耳边响起,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器。唯一感受得到它与外界联系的,是“鲁罗”、“鲁马”出线洞口那5路银光闪闪、嗞嗞作响的高压输电线缆。
在厂房中控室,看到计算机班班长刘永辉,侯海琳禁不住打招呼:“你居然在这儿!”
带着对这声“问候”的好奇,这位在鲁布革水电站工作27年的“老水电人”解释道,自他到电厂工作以来,自动化系统前后进行了3次大的改造,从原先最初电站投产后的8名职工24小时值班,到2005年左右逐渐缩减为1到2人值班,甚至是“无人值班”。
“现代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电建设数字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刘永辉告诉记者,1989年,鲁布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计算机监控,并不断完善、改进。1998年,电厂在鲁布革电厂厂房所在地乃格生产区建立了计算机工程师站,形成了“无人值班”的基本雏形。到1999年,厂房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对主要发电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功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初步实现。
“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常规水电站中无人值班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张宗训介绍,电厂从人员、设备、管理等软硬件方面着手,在完成人员培训、完善自动化系统、建立生产实时管理系统、制定无人值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率先在我国常规水电站中实现了厂房“无人值班”管理,并于2008年进一步升级了厂房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
“现在,我们的值班人员不仅可实现远程操控设备,更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实时信息系统了解设备详情,为设备‘把脉’。”刘永辉说。
1993年,云南通过鲁布革电站的220千伏线路开始向千里之外的广东输送季节性电能,迈出了西电东送第一步,成为国内西电东送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伴随着鲁布革至广西马窝和罗平的线路投入运营,鲁布革“云电东送”的比率逐年上升,如今占比已高达95%。
本世纪之初,伴随着云南水电崛起,鲁布革电厂迎来了二次创业。2003年3月,鲁布革电厂由原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划转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0月,划属南网调峰调频公司管理。归属中央直属企业管理后,鲁布革承担起调峰调频、保障主网架安全运行的责任。2004年,鲁布革电厂还清了向世界银行借贷的1.454亿美元。同年,鲁布革电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派出人员参与缅甸邦朗电站运营管理,为境外水电站运维管理打下基础。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鲁布革电厂积极响应,努力实现境外水电站运维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李刚告诉记者,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统一部署,鲁布革电厂2016年承担了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瓦水电站运维业务,2018年6月完成两年运维业务,获得了合作方的认可和好评。
2018年4月19日起,鲁布革电厂正式承担了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运维业务,该电站总装机容量16.8万千瓦,2018年10月26日正式投产发电。电站投运至今安全生产保持稳定,获得了合作方老挝南塔河一号电力有限公司颁发的“2018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
“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的运维,是展示中国水电实力、南方电网实力的‘窗口’。”李刚自豪地说,我们不仅仅是履行好合同约定,同时还注重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培养老挝当地人,切实践行“万家灯火、中老情深”的理念,收获了跨国友谊,受到当地的称赞。
从当初率先“引进来”,到如今乘风“走出去”,三十载初心不忘,鲁布革水电站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今年是鲁布革投产发电31周年。面对未来,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成世界一流发电企业。”李刚说,近年来,电厂抢抓机遇,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积极输出人才参与境外水电站运维、电池储能、水下机器人等业务,通过发展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推进世界一流发电企业建设。
“这是我当时绘制的包含设计图、测绘图、零件图、组装图等图纸,粗略统计有150余张,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位于罗平县的南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鲁布革水力发电厂办公楼内,电厂党建人事部主任科员段云荣一边向本报记者展示当年在检修岗位工作时的手绘图纸,一边讲述起初到鲁布革电厂工作初期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图纸绘制时间在1988年底至2010年间,其中1995年前是原理图、系统图多些,之后是零件图、组装图多些,都是按比例绘制。”段云荣在办公桌上翻开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图纸介绍,“它们有的是为了补充设备图纸资料,方便今后分析、判断设备故障;有的是为改进设备结构、优化设备性能的改进原理图;也有的是为了方便设备检修、试验,减少设备故障和设备检修时间而设计的专用工具、装置等的加工图。”
“其实,初到鲁布革,我们面临很多外人不知的困难和挑战。”段云荣将绘制图纸的缘由向我们娓娓道来。1988年鲁布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前夕,段云荣便来到了电厂检修部工作。他说,电厂当时主要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包括水轮机、球阀、调速器都是挪威设备;只有水泵、空压机、大坝闸门等是国产的。“虽然电厂全套进口的主设备质量很好,也很先进,但辅助设备却问题不少,其中球阀系统、调速器系统、励磁系统出故障最多。”
“因单机容量和装机容量在当时的云南电网占比较大,鲁布革电厂任何一个轻微的事故都可能对云南电网造成严重影响。”段云荣告诉记者,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及时消除故障,检修工作人员白天到厂房对着图纸核对实物,晚上继续看图纸、查图纸上的英文标注、摘抄技术资料。“因为一些进口及国产设备没有组装图和零件图,我们就在处理缺陷的过程中进行测量、记录,晚上回宿舍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就诞生了这些手绘图纸。”
一叠手绘的图纸中,有一张大小如同对开报纸、用黑红色笔精心绘制的球阀控制系统图,落款时间显示是1988年12月,图纸右下角还精心地贴了个彩色的蜜蜂采蜜图片。面对我们的好奇,段云荣说:“当年到鲁布革时,业务要尽快熟悉起来,我就把这张图画好后,挂在床头上,像结婚照一样,一有空就仔细研究,最后做到烂熟于心。”
时光飞逝,莫负韶华。当年往返建设工地和县城间的“妈妈车”上接送的孩子,如今已成长为新一代父母;快速发展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也不再需要我们去手绘图纸。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变的是一代代的水电人,在深山,在峡谷,用拼搏和奋斗,青春耕耘,岁月作答,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在鲁布革电厂,党员约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不论是在职能部门还是在生产一线,上山、下河、爬蜗壳、钻隧洞……哪里最艰苦,哪里的活最多最脏,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南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胡道平的一则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不畏艰难、冲锋在前的党员魅力与责任担当。
2003年,鲁布革电厂进行了一次GIS开关大修,电厂请来瑞士专家Mounir参与试验,试验安排在他离开的前一晚。晚上11时许,大家来到厂房开关站,给实验仪器接好线,一切准备就绪,只听“啪”的一声,试验开始了,所有人屏住呼吸,齐齐将目光聚集在电脑屏幕上。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相线路都没有信号。原来,过高的感应电压影响了电气试验的正常进行。大家的心沉了下来,就连熟悉设备的外国专家Mounir也一头雾水,找不到解决办法。
时间不等人。参加这次更换工作的胡道平,利用平时的积累,一下子想到利用并联电容的办法来降低电压。没有电容,他找来了三只日光灯管用的启辉器,用导线连接之后形成一个简易的“降压仪”。测试开始了,感应电压从600伏一下子降到了20伏左右,新更换操作系统的开关最终通过检测,具备投运条件。外国专家Mounir离开前,胡道平将这3个成本低廉的小小启辉器送给了他,Mounir则把它们当做宝贝收进了自己的工具箱。
“困难越大责任越大,我的动力也就越大。”胡道平说。遥看今昔鲁布革的辉煌、从容与自信从何而来?“科技、高效、文明、进取”这八个大字,不仅镌刻在电站厂房大门外的浮雕上,也付诸实践,更深深烙在每一个鲁电人的心头……

走出去相关资讯

本站查询结果均来自网络,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Copyright 2009-2010, tool.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4169180号